所属区域: | 吉林 | 加入时间: | 2014.07.08 |
项目性质: | 进展阶段: | 环境评估 | |
投资金额: | 资金来源: | ||
业主/建设单位: | / |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批公示表
项目名称 |
吉林漫江生态文化旅游综合开发项目 |
建设单位 |
吉林鲁能漫江生态旅游开发有限公司 |
||||
建设地点 |
白山市抚松县漫江镇 |
建设规模 |
总建筑面积为1204979㎡ |
||||
项目 审批部门 |
吉林省环境保护厅 |
总投资额 (万元) |
1180614.20 |
||||
环评单位 |
吉林省龙桥辐射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
项目负责人 |
曹薇薇 |
电话 |
0431-89388086 |
||
建设项目概况 |
|||||||
吉林漫江生态文化旅游综合开发项目位于吉林省白山市抚松县漫江镇,其地理坐标为:东经:127°28′49.6″~127°32′42.09″,北纬:41°56′53.44″~41°59′54.71″。该项目总投资1180614.20万元,总用地面积24.9407km 2,建设用地面积6420454㎡,总建筑面积为1204979㎡。建设内容由四个部分构成,分别是滑雪运动区、养生度假区、生态体验区及服务配套设施及其他附属工程。 |
|||||||
主要环境影响及拟采取的防治措施 |
|||||||
(1)施工期环境影响及污染防治措施 施工场地及运输道路洒水降尘,设置维护工棚,采用商品混凝土,施工营地食堂安装静电除油烟机。施工废水经隔油池和沉淀池处理后回用,生活污水排入防渗旱厕,定期清掏,用于周边林地灌溉;旱厕及沉淀池要做防渗,机械清洗场所地面硬化。采用节能环保设备,各种设备采取减震降噪措施,合理安排施工时间,夜间禁止施工。施工垃圾送建筑垃圾场,生活垃圾集中收集,定期送至抚松县生活垃圾填埋场。 (2)运营期环境影响及污染防治措施 餐饮设施安装油烟净化装置;气化站建设BOG系统收集装置;垃圾转运站安装喷淋除臭装置,并设置排风扇,设置卫生防护距离6m;污水处理站安装机械排风装置和土壤式除臭系统,设置卫生防护距离200m;地下停车场设置废气集中排放系统。垃圾渗滤液由吸污车送至运至垃圾填埋场渗沥液处理站处理。餐饮废水经隔油池处理后,医疗废水经消毒处理后与生活废水、洗衣废水和温泉废水一并排入自建污水处理站,经处理后回用。建立3座事故储池。垃圾转运站地面硬化,污水处理站各污水处理单元、人工湖、事故储池进行防渗。污水处理站排放口安装在线监测系统。采用节能环保设备,各种设备采取减震降噪措施,将大噪声设备设置在厂房内。道路两侧植树,降低车速,禁止鸣笛。生活垃圾送抚松县垃圾填埋场,废活性炭、医疗废物和 LNG储罐底液委托有相应资质单位处理,污泥需经脱水后方可与生活垃圾一并处理。 生态环境影响污染防治措施 |
|||||||
公众反馈联系方式 |
信件反馈 |
邮编:130033 地址:长春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浦东路813号 收件单位:吉林省环保厅环境影响评价处 |
|||||
电话反馈 |
联系人:环评处 电话:0431—89963070
|
||||||
1. 建设项目概况
1.1 建设项目的地点及相关背景
吉林漫江生态文化旅游建设项目依托于长白山系自然资源,将生态旅游、度假休闲、民俗文化与现代科技完美结合,优化生态系统,实现传统观光旅游向文化休闲度假游的转变,拓展多方面、多需求的旅游市场,填补长白山区域性旅游空白,提供一站式旅游体验。本项目的建设可以弥补万达和中弘项目在生态体验、水上运动等项目上癿缺位,同时做强养生板块,走养生“产业化,高端化,复合化”路线,在强劲的冰雪旅游背景下走差异化竞争路线。
1.2 项目名称、建设性质及建设地点
项目名称:吉林漫江生态文化旅游综合开发项目
建设性质:新建
建设单位:吉林鲁能漫江生态旅游开发有限公司
建设地点:项目建设地点位于吉林省白山市抚松县漫江镇西北约 4公里的宝财岭地块及周边区域,其地理坐标为:东经: 127° 28′ 49.6″~ 127° 32′ 42.09″,北纬: 41° 56′ 53.44″~ 41° 59′ 54.71″。地理位置见图 1。
项目区域东至黄泥河东岸,西至塔河西岸,南至枫林村西南侧山体南坡,北至枫林水电站头道松花江北岸。北距抚松县直线距离约 50km,南距吉林省白山市直线距离约 100km,距长白山机场约 34公里,距长白山西坡山门约 39公里。
1.3 总投资
本项目总投资 1180614.20万元。
1.4 建设标准
根据吉林漫江生态文化旅游综合开发项目的发展定位,结合《中国滑雪场所管理规范(试行)》、《中国滑雪场所的试分级》和《旅游滑雪场质量等级标准》的相关内容,比照国内高端的滑雪场标准进行设计施工,建成后达到 SSSSS级旅游滑雪场的建设标准。
1.5 建设规模与内容
本项目总用地面积 24.9407km 2,建设用地面积 6420454㎡,总建筑面积为 1204979㎡,达到年接待 75万旅游人次的规模。
本项目建设内容由四个部分构成,分别是滑雪运动区、养生度假区、生态体验区及服务配套设施及其他附属工程。
2. 建设项目周围环境现状
2.1 建设项目所在地环境现状
2.1.1 大气环境质量现状
由现状监测可知,所在区域采暖期 PM 10、 SO 2、 NO 2等污染物无超标现象出现,总体上看,环境质量状况较好。
2.1.2 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
根据地表水评价结果分析可知,各监测断面标准指数均不大于 1,说明其水质满足 GB3838— 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 1类标准。
2.1.3 地下水环境现状
由地下水环境质量现状监测可知,各监测点的指标值完全满足 GB/T14848-93《地下水质量标准》中 Ⅲ类标准要求。
2.1.4 声环境现状
从环境噪声监测结果可以看出,评价区内各环境监测点环境噪声均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 GB3096- 2008)中 1类功能区的标准限值。
2.1.5 土壤环境质量现状
从上表区域土壤监测与评价结果中可以看出,主题功能区所在区域土壤状况良好,各项评价指标标准指数均小于 1,表明所在区域土壤符合《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中的二级标准要求。
2.1.6 生态环境质量现状
评价区生态指数为 10.0,说明虽然经过多年人类对区域自然资源的破坏和干扰, 但区内各生态系统还存在较高的恢复和调控能力,表明区域生态环境仍属优等~良好级别。
2.2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范围
( 1)生态评价
本项目总占地面积约为 24.94km 2,工程影响范围大于 20km 2,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 HJ19- 2011)导则要求,本环评确定以项目占地区域边缘外扩 1km的区域作为生态评价范围,评价区面积约 52.44km 2。
( 2)地表水
头道松花江漫江镇断面至老黑河河口下游 5km断面,全长约 16.5km;锦江桦皮河河口至河口,全长约 7.5km;南黄泥河源头至河口,全长约 9.7km;老塔河源头至河口,全长约 10.3km。总计全长约 44km河段。
( 3)环境空气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大气环境》的规定,考虑到本项目占地范围较大( 24.94km 2),且距长白山自然保护区西侧边界 16.5km,但其影响区有林地,故本次评价范围为项目占地区域外扩 1km的区域作为环境空气评价范围,共计 52.44km 2区域。
( 4)噪声
评价范围为占地区域边界外扩 200m范围内作为声环境影响评价范围,即 30.44km 2。
( 5)地下水
评价范围为项目占地区域所在水文地质单元。
2.3 主要环境保护目标
本项目污染控制目标见表 1。
表 1 本项目环境保护目标情况
类别 |
保护目标 |
相对位置 |
环境质量标准 |
污染控制标准 |
地 表 水 |
头道松花江 |
区域内北侧 |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Ⅰ、Ⅱ类水体标准 |
零排放 |
锦江 |
区域东北侧 |
|||
南黄泥河 |
区域东侧边界 |
|||
老塔河 |
区域西侧边界 |
|||
环境空气 |
锦江村 |
东北 900m |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中二类区标准要求 |
废气污染物达标排放 |
旅游居住区 |
占地范围内 |
|||
地下水 |
评价范围内 |
占地区域 |
《地下水环境质量标准》中 Ⅲ类标准 |
不对地下水造成影响 |
声环境 |
锦江村 |
东北 900m |
《声环境质量标准》中 1、 2、 4a类区标准 |
噪声达标排放 |
旅游居住区 |
占地范围内 |
|||
生态 环境 |
生态系统结构功能与景观 |
项目所在区域 |
生物多样性、物种多样性、水土流失量 |
生态补偿、修复与保护措施 |
3. 环境影响预测评价结论
3.1 环境空气影响预测与评价
( 1)施工期
施工期道路及施工场地在采取洒水降尘措施后,对环境空气影响较小;汽车尾气 呈面源污染形式;汽车排气筒高度较低,尾气扩散范围不大,对周围影响较小;施工营地食堂安装静电除油烟机,才去措施后其污染物排放浓度为1.5mg/m 3,排放量约为 0.0075t/a。满足 GB18483-2001《饮食业油烟排放标准》中的大型饮食业标准要求。处理后食堂油烟对环境空气影响较小。
( 2)运营期
污水处理站采用土壤式生物除臭系统处理后通过排气筒排放,经大气估算模式估算其最大落地浓度为本项目氨最大落地浓度为 0.0122mg/m 3, H 2S最大落地浓度为 0.000569mg/m 3,可知污水处理站恶臭污染物均达标排放。
垃圾转运站安装喷淋除臭装置,采用天然植物提取除臭液进行处理,对主要污染物 H 2S和 NH 3脱臭效率可达 80%, 排放的恶臭气体中各污染物浓度均低于 GB14554-93《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二级标准要求,对周围环境影响较小。
本项目运营期餐饮业必须安装油烟净化装置,其油烟净化及排放要求必须满足《饮食业环境保护技术规范》( HJ550-2010)和《饮食业油烟排放标准(试行)》( GB18483-2001)中相关要求。
地下停车场安装集中排气系统,经预测,地下停车场汽车尾气中 NO X、 CO、 HC的预测排放浓度均明显低于最高允许排放浓度,排放浓度均满足《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 GB16297- 1996)中无组织排放标准限值要求。
本项目 LNG气化站非甲烷总烃排放浓度为 2.5mg/m 3,排放量为 0.076t/a。其排放浓度均小于《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 GB16297-1996)的二级标准中的无组织排放监控浓度限值 4.0mg/m 3的标准。不会对周围环境带来较大影响。
3.2 地表水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 1)施工期
施工期在施工营地设置隔油池和防渗沉淀池,对设备清洗废水先进行隔油处理,处理后与其它施工废水一并排入防渗沉淀池,经沉淀池处理后用于道路降尘、施工场地降尘及周边树木绿化等;生活污水排入防渗旱厕,定期清掏,不外排。本项目施工期无外排废水,不会对周边地表水体产生影响。
( 2)运营期
本项目运营期产生垃圾深绿液用吸污车运至抚松县垃圾填埋场处理;餐饮废水经隔油池处理,医疗废水经消毒后与其它废水一并排入自建的污水处理站处理后达到一级 A标准后再经深度处理回用,夏季主要用浇洒道路、绿化用水及林地灌溉;冬季主要用于回用造雪。本项目运营期废水全部回用,不会对周边地表水体产生影响。
3.3 地下水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 1)施工期
施工期旱厕和沉淀池均经行防渗处理,设备清洗车间地面进行硬化,不会对区域地下水产生影响。
( 2)运营期
运营期废水不外排,对人工湖、事故储池、垃圾渗滤液贮存池进行防渗处理,采取措施后对区域地下水产生影响甚微。
3.4 声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 1)施工期
施工期对施工机械设备采取降噪减震等噪声污染防治措施后,对区域声环境影响不大。
( 2)运营期
运营对各种生产生活设备采取降噪减震、隔声、距离衰减等措施后,对区域影响不大;根据交通噪声预测结果,交通噪声对区域声环境影响不大。
3.5 固体废物影响预测与评价
( 1)施工期
施工期挖填方平衡,无弃土。建筑垃圾运建筑垃圾场处理,生活垃圾设置垃圾箱集中收集,定期送至抚松县垃圾填埋场,不会产生二次污染。
( 2)运营期
运营期污泥脱水后与生活垃圾一并送至抚松县垃圾填埋场,)废活性炭、 LNG储罐底液和医疗废物必须设置相应的收集装置,并委托具有相应危险废物处理资质的单位对其进行处理。不会产生二次污染。
3.6 生态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 1)土地利用格局影响分析
土地利用结构变化分析表明,评价区旱田面积减少了 77.9%,林地面积增加了 0.3%,草地面积减少了 69.2%,水域面积增加了 90.8%,各类自然景观类型虽有所变化,但变化最为显著的是区域内建设用地面积大幅增加,变化率高达 470.8%。说明漫江生态旅游综合开发项目大大增加了区域人工建设用地类型,区域自然生态景观格局将发生明显变化,区域自然景观类型将逐渐受人类活动影响,生态环境质量也将有所下降。
( 2)土壤侵蚀环境影响分析
本工程扰动地表面积 642.05hm2,本工程损坏水土保持设施面积 642.05hm2,如不采取防护措施,本工程将产生水土流失总量为 95645.47t,新增水土流失总量为 67645.29t。
( 3)森林生态系统影响分析
项目建设后区域内通过绿化、宜林地植树造林等措施,将增加林地植被总面积 243.4hm 2,经林地植被恢复措施后,区域内林地总面积将有所增加约 12.51hm 2。林地植被恢复后虽在短时间内不能充分发挥其生态环境功能,但随着植被的逐渐生长,在项目建设未来一段时间内,区域林地生态环境功能也将逐步恢复。由于区域林地总面积并未减少,虽然人工林地植被其生态功能较天然植被有所降低,但整体看,区域森林生态功能不会受项目实施而受到明显破坏。
( 4)农田生态系统影响分析
估算分析表明,项目建设后区内农田全部占用,将损失玉米产量约 2604t/a,造成经济损失 624.96万元 /a,损失农田植被生物量 3993t/a。由于项目建设后区内不再有农田生态系统,项目建设对建设区农田生态系统影响较大,但由于建设后,区内农田除部分用于建设用地,拟建为居住、服务设施用地外,部分农田还将退耕转变为林地,面积约占农田面积的 31.93%,区域生态系统将有所转变。
( 5)水域生态系统影响分析
项目建设后,在特色服务区内新建景观湖泊,同时枫林水电站水库水位上升,使水库水面大幅增加,占地分析表明,项目建设后区内水域面积由 40.76hm 2,增加至 125.97hm 2,区域内水域面积变化率增加高达 209%,区域内水域景观更加丰富。总体看,项目建设不仅不会对区内水生生态系统造成明显不利影响,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增加评价区内水生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实施对区域水生态环境影响可以接受。
( 6)区域野生动物影响分析
① 对鸟类的影响分析
项目建设不会对鸟类造成伤害性影响,只是远离建设区,随着各类工程施工阶段的结束,对鸟类影响强度和范围将明显减小。同时,鸟类对噪声和移动物体都有一定的适应能力,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适应能力也将会逐渐增强,预计旅游综合开发项目建设一段时间后,有些适应性较强的鸟类仍有可能回到原来的栖息地,区内鸟类种群数量不会有明显减少。
② 对兽类的影响分析
项目建设对兽类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各组团斑块以及的道路、雪道等线性廊道作用对兽类栖息地以及活动范围的分割作用增强。对于区内栖息的一些 大中型兽类,如黑熊、狍子、野猪、马鹿等在觅食和求偶的过程中需要有一定的活动范围,虽然大型动物的数量不多,其中有国家二级保护物种如黑熊、马鹿等,必须加以严格保护。项目建设后有可能使大型兽类向周边林区规避,而建设区内野生动物种类和数量有可能减少,物种生物多样性会有所下降。
( 7)对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影响分析
① 国家重点保护植物影响分析
项目建设后共需砍伐各类保护树种约 71161株,蓄积总量约 17701.96m 3,其中红松约 1505株,蓄积 343.54m 3;水曲柳约 33091株,蓄积 8244.96m 3;黄檗约 903株,蓄积 131.24m 3;紫椴约 35662株,蓄积 8982.22m 3。建设区所占用林地多为林区边缘,保护树种分布密度比整个区域保护树种密度将略低些。
② 国家重点保护动物影响分析
区域范围内分布的主要国家重点保护陆生野生动物有花尾榛鸡、黑熊、马鹿等,由于野生动物其栖息地范围相对较广,本项目虽然建设区面积较大,但实际砍伐林地面积相对较小,且随着项目建设后绿化及还林工程的实施,建设区面积不仅没有减少,而且林地面积略有增加,项目建设对兽类影响分析表明,在采取必要的野生动植物保护和恢复措施的前提下,本项目的建设对野生动植物物种多样性不利影响可降至最低,不会对区域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产生明显影响。
( 8)景观生态学影响分析
景观空间结构分析可知,本区域的森林植被仍为项目建设后的景观模地,但景观拼块中异质性有了较大的提高。异质性的提高有利于吸收环境的干扰,提供了干扰的可塑性,有利于拼块内物种多样性发展。但项目建设后所增加的异质性并非自然景观拼块所形成,而基本上是由于项目建设项目而增加的人工异质性,因此这种异质性的增加不但不利于环境对干扰的抵抗力,而且还影响了景观拼块的生态质量,特别是对物种多样性会起到一定的负面影响。
( 9)生态影响综合分析结论
项目建设后,由于地面建筑的阻隔和干扰作用,将会对区内野生动物活动空间造成阻隔,人类活动噪声也会对野生动物形成干扰,使得评价区内景观拼块之间野生动物多样性下降。但在采取一定生态修复与减缓措施后,可大大减缓项目建设对区域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区域生态结构不会受到显著破坏,区域生态功能也不会发生明显改变,项目建设后并未显著改变区域森林生态系统的等级和生态环境的质量,项目建设对区域生态环境的影响可接受范围内。
4. 环境影响减缓对策与措施
4.1 废气防治措施
( 1) 施工期
施工场地及运输道路洒水降尘,设置维护工棚,采用商品混凝土,施工营地食堂安装静电除油烟机。
( 2) 运营期
餐饮设施安装油烟净化装置;气化站建设 BOG系统收集装置;垃圾转运站安装喷淋除臭装置,并设置排风扇,设置卫生防护距离 6m;污水处理站安装机械排风装置和土壤式除臭系统,设置卫生防护距离 200m;地下停车场设置废气集中排放系统。
4.2 废水防治措施
( 1) 施工期
施工废水经隔油池和沉淀池处理后回用,生活污水排入防渗旱厕,定期清掏,用于周边林地灌溉;旱厕及沉淀池要做防渗,机械清洗场所地面硬化。
( 2) 运营期
垃圾渗滤液由吸污车送至运至垃圾填埋场渗沥液处理站处理。餐饮废水经隔油池处理后,医疗废水经消毒处理后与生活废水、洗衣废水和温泉废水一并排入自建污水处理站,经处理后回用。建立 3座事故储池。垃圾转运站地面硬化,污水处理站各污水处理单元、人工湖、事故储池进行防渗。污水处理站排放口安装在线监测系统。
4.3 噪声防治措施
( 1)施工期
采用节能环保设备,各种设备采取减震降噪措施,合理安排施工时间,夜间禁止施工。
( 2)运营期
采用节能环保设备,各种设备采取减震降噪措施,将大噪声设备设置在厂房内。道路两侧植树,降低车速,禁止鸣笛。
4.4 固体废物治理措施
( 1)施工期
施工垃圾送建筑垃圾场,生活垃圾集中收集,定期送至抚松县生活垃圾填埋场。
( 2)运营期
生活垃圾送抚松县垃圾填埋场,废活性炭、医疗废物和 LNG储罐底液委托有相应资质单位处理,污泥需经脱水后方可与生活垃圾一并处理。
4.5 生态减缓措施
( 1)施工期
限制施工临时占地的范围,保护植被并将对植被的影响减缓至最低。
加强施工人员生物保护理念,使其主动保护施工区域及周围区域的动植物,减少对周围植被的破坏,禁止捕杀野生动物。
除工程需要必须砍伐树木外,禁止对不必要的林木造成破坏。 挖方、填方、陡坡、沟谷处要采取软防护措施(减少人为景观的建设),通过削坡、种草以及攀岩类植物等措施进行水土流失防护。
在雪道种植优质草皮(以禾本科植物为主,几种草复合播种)、养护雪道、防止雨季造成水土流失,对坡度特别大,地质条件不稳定的个别地段应辅助以工程防护措施,避免小的塌方及严重的水土流失(包括冬春季的冻融侵蚀)。除比赛用雪道外,其余雪道上尽量保留珍稀林木和景观林木。索道下保留低矮灌木、草本及枯枝落叶层,防止水土流失。
在施工时应将剥离的表层土壤集中堆放,施工完毕,绿化区域用表层土覆盖后种植绿化植物,为植物生长创造条件。
施工结束后,应迅速从临时占地退出,做好临时占地的恢复工作—种草、种树、复土还耕,使工程对临时占地的影响时间尽量缩短。
临时堆场占用雪道等用地范围内,严禁占用林地,并且在使用前做好表层土剥离和保存,待工程完毕后进行生态恢复。包括种草等不影响雪道使用的植被。
建设必须考虑景观的相容性,达到与周围以森林为主的自然景观的协调一。
本项目水土流失主要发生在雪道清理和雪道修建过程中,根据本项目水土流失防治分区的特点,采取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水土保持防治, 具体内容见水土保持报告及批复。
合理安排各工段施工顺序、合理布置施工现场、做好施工进度计划表、缩短工期;使主体工程与配套设施及绿化工程等基础设施尽量同时完工,这样有利于减少水土流失和施工期的环境污染。
在雪道建设中,对于可能出现的幼小野生动物,应予以保护,通过招引至影响区外,不得伤害。
对占用的林地进行生态补偿措施(吉林省林业局对建设项目占用林地的预审意见见附件)。
为尽快恢复由于征地占用林地所减少的面积,切实保护生态环境,按国家和吉林省有关规定,工程征用林地砍伐林木后,实施异地造林,造林地由林业部门进行统一规划,可异地造林的用地包括退耕还林、采伐迹地、疏林地等。异地造林数量不得低于本项目砍伐量,以尽快恢复植被。确保森林面积不因征占林地面减少,以最大限度地弥补因征用林地对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
本项目建设施工扰动土壤面积较大,需要采取一定的防护措施。在开挖管沟时,挖方堆土应拍实,避免风力过大及降雨对堆土的侵蚀。
项目建设时如遇到文物等,应立即停止施工,保护好文物及现场,并向当地文物保护部门汇报。
( 2)运营期
施工结束后,对施工营地等临时占地及时覆土平整,进行复垦。
对于砍伐树木,在施工结束后应进行就地补偿;补偿的面积、数量不小于砍伐量,并在种植树木后加强管护,保证正常的成活率。
项目运行后加强雪场的环境管理,加强环境保护与自然保护知识的宣传,增强环境保护意识,在雪场内人员主要活动场所间隔放置外观与自然资源、景区主题协调的垃圾箱、筒等设施,减少人为胡乱丢弃垃圾的可能。
5. 公众参与
5.1 调查方法
( 1)第一次公示
建设单位委托我单位开展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后,于 2013年 12月 2日第一次张贴建设项目公示材料。公示照片见图 2,并且在 2014年 2月 8日,在中国环境影响评价论坛上进行网上第一次公示,网上公示详见图 3。
( 2)第二次公示
在我单位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基本完成时,在报送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审批前,于 2014年 6月 6日在中国环境影响评价论坛上第二次对本项目进行公示,公示内容详见附件。网上二次公示详见图 3。
( 3)报纸公示
建设单位委托我单位开展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后,于 2014年 3月 20日在长白山日报上对本项目进行公示,具体详见附图 4。
( 4)公众参与调查表
公众参与采用公众意见征询表形式进行调查,公众参与调查由建设单位负责,调查人员首先向被调查对象发放介绍拟建工程的基本情况资料,包括拟建工程内容和规模及其可能带来的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等,再由被调查人员自愿填写《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公众参与调查表》,最后通过整理、汇总进行分析。本次由建设单位调查涉及30户居民。
5.2 调查结果及分析
( 1)公告张贴期间内,没有群众表示对本项目的建设提出反对意见。
( 2)网上公示期间内,没有群众表示对本项目的建设提出反对意见。
( 3)报纸公示期间内,没有群众表示对本项目的建设提出反对意见。
5.3 公众参与调查结果
公众参与调查结果见表 1。
表 1 公众参与调查结果表
项 目 |
数 量 |
所占比例( %) |
|
调查表发放份数 |
30 |
|
|
调查表回收份数 |
30 |
100 |
|
您在本地的居住情况 |
临时住户 |
1 |
3.33 |
长期住户 |
29 |
96.67 |
|
您认为区域的主要环境问题是 |
地表水 |
9 |
30.00 |
地下水 |
1 |
3.33 |
|
环境空气 |
10 |
33.33 |
|
固体废物 |
3 |
10.00 |
|
噪声 |
3 |
10.00 |
|
生态 |
4 |
13.34 |
|
您对本项目了解程度 |
很了解 |
25 |
83.33 |
一般 |
5 |
16.67 |
|
不清楚 |
0 |
0 |
|
您认为本项目建设对当地的主要影响为 |
经济 |
6 |
20.00 |
环境 |
12 |
40.00 |
|
社会 |
6 |
20.00 |
|
其他 |
6 |
20.00 |
|
您认为本项目的主要环境问题是 |
废水 |
4 |
13.33 |
废气 |
13 |
43.33 |
|
噪声 |
5 |
16.67 |
|
固体废物 |
4 |
13.33 |
|
粉尘 |
3 |
10.00 |
|
生态 |
1 |
3.33 |
|
电磁辐射 |
0 |
0 |
|
您对本项目建设的意见 |
支持 |
28 |
93.33 |
无所谓 |
2 |
6.67 |
|
有条件支持 |
0 |
0 |
|
反对 |
0 |
0 |
5.4 公众参与评价结论
由表 1可知,本项目回收的 30份问卷中, 100%的公众同意本项目的建设,对本项目建设没有反对意见。通过本次公众参与调查,本项目附近居民对项目的建设没有反对意见,公众比较重视废水、噪声、固废及生态带来的影响。为保证附近居民有良好的生活环境,希望该项目建设应切实落实环保治理措施,在运营过程中加强对固体废物的控制以及加强对废气的治理措施,使本项目对周围地区环境质量的影响降到最小。
5.5 公众参与的分析及建议
从以上调查汇总可以看出, 100%被调查者对项目建设持积极支持态度,认为本项目建设会带动地区经济发展、对居民个体长远利益均有积极的推动作用。他们认为应借助滑雪旅游建设的重大机遇,利用项目建设区域地理位置和资源的优势,大力发展区域经济,带动地区经济持续快速增长。
结合民众调查与现场环境调查,提出如下建议供建设部门与环保决策部门参考:
( 1)从调查可知,本项目公众参与的认同性好,公众都支持项目建设。但群众对项目大多为一般了解,所以建设单位应加大宣传力度,把拟建项目的建设情况及时地通报给大家,争取广大群众的充分理解和支持,让群众说话,让大多数群众能真正的参与到项目建设中来,这样不仅有利于维护区域安定团结的局面,而且对今后项目建设也有积极的作用。
( 2)在项目建设中,一定要严格执行 “三同时 ”制度,确保环保投资、环保设施、治理措施落到实处。加强环境监测工作。在建设过程中,做好区域生态环境保护工作,采取相应的生态减缓及补偿措施,确保项目建设范围内从严执行大气排放标准,减少废气污染物排放量,废水经深度处理后全部回用,采取减噪、隔声等措施,实现区域生态效益、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
6. 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本项目地处抚松县漫江镇,其周边地表水体头道松花江、南黄泥河、老塔河均Ⅱ类水质功能,水环境比较敏感。
本项目建设不可避免的将砍伐大量树木,对区域生态环境产生一定影响。且项目的实施将会对区域带来一定环境污染。但本项目在实施报告书中所提出的污染防治措施和风险防范措施后,可使各项污染物得到有效控制,采取一系列生态减缓与修复措施后,对区域生态环境影响可以接受;通过采取中水回用于绿化、道路浇洒及造雪后,可大大降低对水环境的不利影响及对水资源的浪费。需要强调的是,项目地处Ⅱ类地表水体附近,必须严格控制废水外排,需要采取切实可行的综合利用和其他减排措施,真正做到废水不得向Ⅱ类地表水体排放。在此前提下该项目方可实施。
项目符合我国现行产业政策,已取得林业部门预审意见,项目符合地区社会经济发展规划;具有一定的社会经济效益;本项目得到了区内公众的认同。因此,从环境保护角度看,本项目建设可行。
六、联系方式
建设单位:吉林鲁能漫江生态旅游开发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守利
联系方式:18553533434 地址:抚松县漫江镇
评价机构:吉林省龙桥辐射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人民大街8386号
项目负责人:曹薇薇 电话:0431-89388086
电子邮箱:2572257@qq.com